招聘会详情
一、学院简介
(一)经济与管理学院???我院是全国民族院校中第一个设立的经济类本科专业,于1985年建立了云南省高校第一个国民经济学硕士点,国民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等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资产评估(MV)三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会计学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还设有云南省高级会计人才(涉外类)培养基地,以及建有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一个。现有在校生3700余人,其中本科3200余人,硕士研究生520余人,涵盖45个民族。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余人,专任教师中正副教授60余人,博士60余人。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及其他横向项目数十项,发表学术论文近千篇,出版著作近50余部、教材30余部、荣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0余项。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院)2025届毕业生情况
(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我院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1978年创办最早的数学系,经过46年的不断发展,学院已建成涵盖数学、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安全的复合型理工科强院。现有在校生1640余人,其中本科1468人,硕士研究生175人。
学院聚焦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6人。学院拥有数学和计算机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与统计学2个专业硕士点,系统分析与集成为云南省博士立项建设点。近三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科技项目5项、横向课题4项,合计经费超800万,发表SCI论文130余篇,获发明专利8项、软著15项,出版专著10余部,荣获省级科技奖3项、市级2项。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25届毕业生情况
(三)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我院始于1978年的云南民族学院数理系,198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物理专业本科学生,2009年更名为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以工程类专业为办学主体,以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为办学宗旨,全体教师秉承“格物致理、知行相济”的院训,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6000余人。毕业生分布在全省各地及全国24个省区市,大多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
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博士(后)35人。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8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7人,包括云南省“安全检测内容存在政治敏感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人,“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4人。学院建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和“电子信息”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有5个工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年制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也是省级本科特色专业和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
学院拥有云南省无人自主系统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先进技术融合创新重点实验室,以及5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1个云南省高校工程中心。学院还建有“物理与电气信息实验中心”、“电气工程虚拟仿真中心”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师生围绕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无人自主系统、无人机路径规划与定位、无人驾驶与人工智能系统、通信信号处理、电气工程、自动化、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医学生物信号、智能系统及检测技术、计算物理与数据分析、物理学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
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省内一本招生)、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理学共4个本科专业毕业生,共有306人。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以及电气工程3个研究生专业毕业生,共有78人。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生情况:
专业 | 学历层次 | 毕业人数 | 联系方式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 | 161 | ? 负责老师:石老师 联系电话:15925160576 办公地址:厚德院604 |
电子信息工程 | 本科 | 49 | |
通信工程 | 本科 | 46 | |
物理学 | 本科 | 50 | |
小计 | 306 | ||
电气工程 | 硕士 | 46 | ? 负责老师:张老师 联系电话:18788192990 办公地址:厚德院604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硕士 | 18 | |
电子信息(信号与信息处理) | 硕士 | 14 | |
小计 | 78 |
(四)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人民武装学院)??我院是由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云南省军区所属人民武装学院合并而组建的二级教学机构。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成立的云南民族学院政训部,经过近70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优良历史传承和完善治理结构的学院。学院秉承“政治惟正、管理为公”的院训,着力培养面向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可靠、品行可信、能力可用”的高素质人才。学院公共管理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云南省一流学科(高原学科A类)。现设有政治学和公共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政策与管理、公共政策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设有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点。现有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4个本科专业。其中,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充分挖掘云南厚重的民族文化资源,发挥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云南发展的基本定位,致力于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跨境公共事务治理、边境安全事务治理以及面向东南亚的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领域的课题研究。积极推进主要面向东南亚的教育国际化工作,先后与泰国布拉帕大学、清迈大学,缅甸仰光大学、仰光外国语大学,老挝国立大学、郎勃拉邦大学等建立教育合作关系,常年接收东南亚留学生,开展文化交流和科学研究项目合作。
学院现有48名教师,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讲师12人;具有副高级职称或者博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34人;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4人,云南省文化名家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人,云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2人。近5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0项,出版学术专著20部,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0项。现有“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公共政策研究”省级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军民融合与强边固防研究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等教学科研平台。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5届毕业生情况
专业 | 学历层次 | 毕业生人数 | 联系方式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本科 | 109 | 负责老师:李雄彬 联系方式:13888286439 |
行政管理 | 本科 | 119 | |
公共事业管理 | 本科 | 91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本科 | 49 | |
小计 | 368 |
?
专业 | 学历层次 | 毕业生人数 | 联系方式 |
政治学理论 | 硕士 | 12 | 负责老师:冯苗红 联系方式:18213831739 |
中外政治制度 | 硕士 | 10 | |
国际政治 | 硕士 | 4 | |
行政管理 | 硕士 | 39 | |
社会保障 | 硕士 | 9 | |
教育政策与管理 | 硕士 | 5 | |
公共政策 | 硕士 | 6 | |
公共管理 | 硕士 | 22 | |
小计 | 107 |
?
二、时间、地点
1、招聘会时间:2025年5月9日14:00—17:00
2、报到时间:2025年5月9日12:00—13:45
3、地点: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致远楼前芷苑小花园
三、参会方式 ?
1、本次活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免费入场,原则上每单位一个展位; ?
2、用人单位自带宣传材料(海报等); ?
3、用人单位可通过“云南民族大学就业创业信息网”http://jyb.ynni.edu.cn进行报名。
4、请有参会意向的单位务必于5月7日11:00前将参会回执(word电子版和加盖公章的pdf版)、单位资质(营业执照)、毕业生需求信息等资料发至电子信箱:877145043@qq.com或者2447935000@qq.com,收到回执后我们会通过邮件一一回复; ?
5、如本次招聘会时间与贵单位工作安排有冲突,可在回执中注明不能到场,请将毕业生需求信息直接发至邮箱,毕业生可直接与贵单位联系。
四、联系方式 ?
办公地址: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广智院210办公室 ?
联系人:王玉娇老师: 18314565730 ??邮箱877145043@qq.com
何忠华老师 ?电话:18388472336 ??李鹏老师:18469157610
邮箱:2447935000@qq.com ?
?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淀人才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海淀人才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海淀人才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该校近期招聘会